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纵横看两会 | 张天任四项建议:涉及氢能、电池回收、电池循环和碳足迹

来源:汽车纵横公众号 时间:2024/03/05浏览量:

3月4日、5日,2024年全国两会在京开幕。今年来自汽车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了哪些提案议案?在汽车领域有哪些焦点、热点话题?汽车纵横全媒体推出2024年全国两会车界特别报道——“纵横看两会”专题,聚焦代表委员热点话题,洞察汽车行业发展风向,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5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公布了《关于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规范化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做优做大做强电池回收产业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的建议》等四份涉及汽车领域的建议。


建议一

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氢能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制约:一是示范区域的代表性和产业推广助力不够强;二是地方性氢能产业规划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三是氢能行业标准的制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氢能技术标准不完善,涉及氢气品质、储运、制加氢站和安全等内容的技术标准较少,导致在示范应用项目推进中,相关工作缺少技术标准支持。为此,张天任提出以下建议:一、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础上,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尤其在拥有资源禀赋、运营场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基础的区域应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以奖代补”落地,从而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的进程。二、全力保障补贴政策落地。在已有明确规划及补贴政策的区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他已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区域),按照已有规划与政策,全力推进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并全力保障相关补贴能够及时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减轻企业研发负担。三、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建议组织行业头部企业的有关专家组成相应的联盟及标委会,积极制定及发布行业标准,以此保障氢能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速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建议二

加强规范化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做优做大做强电池回收产业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实际情况是行业中仍以“个体回收”+“贸易型回收”为主,废电池转移不规范,如缺乏转移联单、部分废旧电池不开发票、货与转移联单或与发票不匹配等不规范现象。在政策执行层面,多为指导性意见,缺乏有力的行政管理手段或配套的处罚条例。在政策鼓励方面,缺乏具体切实可行的举措,导致废旧电池回收产业链发展仍然良莠不齐,甚至仍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影响整个废旧电池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为此,张天任提出以下建议:

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生态环境部主导,以省为单位试点一批规范化回收企业。“互联网+回收”模式且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完全打通的龙头企业,为构建规范化的回收渠道示范及带动和推广,以实现产业的合规性、良性发展。

二、加快出台鼓励“区域化回收+中心仓+就近处置配套”的引导性政策。以打造产业集群。

三、建议强制要求废电池回收必须做到实物流、转移联单流、发票流三流合一。废旧电池从门店至处置企业的整个过程可追溯,规避不规范化回收及转运的问题发生。

四、规范废旧电池回收市场,建议各省进一步有效落实奖励举报制。

建议三

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足依旧存在:一是我国电池原料金属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较高;二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三是动力电池回收价格混乱,影响市场秩序;四是“小作坊”缺乏回收资质,易造成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五是动力电池是碳排放大户,但目前各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张天任提出以下建议:一、建议真正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力电池需建立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的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形成联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从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实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运行数据与电芯数据全部后台传输,信息系统可以对电池单体数据的实时溯源进行查询,并实现大数据平台对电池残值评估支撑,同时实现电池最终的正规流向。二、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关核算功能,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三、建议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加强白名单企业入门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同时建议国家对现有规模较大、对社会贡献度高的白名单企业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鼓励其做大做强做规范。四、建议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考虑到我国本土的锂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高,应鼓励企业去海外寻找、投资、开发电池破碎料业务,帮助企业解决进口的合规标准等问题,并加大后续电池破碎料的流向、处置工作的监管,保障资源的有效供应,提升资源自给率。五、建议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建议国家根据各地的经济、环保、能耗等承载力,分地区对待锂电池循环企业的审批建设;同时对现有的锂电回收企业立项产能以及实际产能的真实性进行调研,根据终端运用发展态势及废旧锂电池退役量科学规划立项审批量,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建议四

加快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

碳足迹核算规则

在全球碳中和的发展大势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中,明确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纳入必要考核指标。我国是动力电池产销大国,但国内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为止,尚无专门针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规范及可靠数据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对科学指导新能源行业碳减排、保持和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为此,张天任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将动力电池产品纳入2025年5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心脏”,是实现我国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能源载体,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市场需求较为迫切。二是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行业链骨干企业,围绕能源类型、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与仓储、回收与再利用等环节,对标国际标准和最新实践,建立方法统一、标准一致、数据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行业数据库,为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基础,并持续提高数据的质量。对节能减排贡献大的产品和企业,进行奖励。三是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建议发挥有关驻外使馆作用,跟踪研判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在碳足迹计算标准、管理制度和实施等领域的成效,结合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环节实际情况,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的核算方法,科学有效地对比电池回收再生材料和原生材料的碳减排效果。四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家层面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国际碳足迹相关规则的制订,推动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加国际交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国际竞争力。



友情链接